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天津市全面深化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行动方案》文件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面向社会与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4月10日,学院召开新工科教育改革暨2024级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学院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与此次会议,副院长田禾主持。

研讨会上,副院长田禾首先传达了学校关于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方案的论证反馈意见。她强调,各专业应借鉴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工科建设路径,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制课程,进一步优化2024级本科培养方案。
党委书记刘洁指出,新工科建设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育人的融合,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机械工程学科应充分发挥其历史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环节,打造具有专业特色与优势的新工科思政育人模式。
院长刘振忠要求,面对新时期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各专业应积极适应变革,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同时,要紧密结合我市“一基地三区”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的需求,提高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战略产业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学院将在产业对接、新工科教学平台、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产业导师建设等方面为各专业提供有力支持。
会上,各专业就新工科建设与2024级培养方案修改进行了深入探讨,机器人工程与智能制造工程两个新工科专业提出了有机融合工程训练-机械结构设计-控制与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专业实践的项目制课程体系方案;机械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给出了支撑工程认证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方案;能源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享了校企合作经验与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方案;基础教学部教师表示将配合各专业新工科建设,完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
此次新工科建设与培养方案修订受到学校与学院的高度重视,至今已经过各系部、学院、学校和校外专家多方位研讨论证,同时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天津市与学校组织的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经验参观与培训活动。学院将紧紧抓住此次新工科建设机遇,借势增效,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汇聚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统筹推进专业建设,持续深化专业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夯实校企合作,凝练特色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