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4日,机械工程学院“智领产业赋能 建功协同发展——‘青智汇’实践团”启程奔赴天津市宁河区,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聚焦科技助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青春动能。该实践团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

一、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时代使命
“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位于宁河区烈士陵园的于方舟烈士雕像前,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随后为不同时期牺牲的300名烈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师生聆听着峥嵘岁月,以革命英雄的精神为激励,砥砺前行。

师生参观东棘坨村红色纪念馆,聆听冀东党组织在此开辟抗日根据地、带领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深刻领悟革命先辈团结抗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96岁高龄的革命老兵李树森爷爷为实践团讲述他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斗争故事,勉励青年人发扬奋斗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接力精神火炬,积蓄前进力量,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91岁的老场长、“天津楷模”金万昆爷爷为师生上了一节党课。他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敢于“创”出自己的路,让全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发展得更好。

二、科技创新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师生走访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潘庄镇“渔光互补”复合光伏项目、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产业园区、袁隆平团队“巨型稻”试验田,实地感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创新途径。 “90后”新农人田郡全告诉同学们:“掌握互联网技术的‘90后’‘00后’在乡村振兴舞台有无限潜力,比如我们推出的‘一分田’认养活动沉浸式体验水稻成长全周期,优化了消费体验,比传统种植收获了数倍的附加价值。”

实践团携带“水产黑科技”——融合智慧云管理的环境智能感知自主巡游式虾塘养殖船样机下水测试,并与当地水产养殖户开展对接座谈,针对产品功能、市场预测、成本控制等听取养殖户意见建议。该项目曾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团队正致力于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为乡村振兴增添青春动力。

“大朋友”还为毛毛匠村“小朋友们带来题为“智能与生活”的科普宣讲,携带学生科创团队的创意声控灯、EV3乐高机器人、多功能加湿机器人、3D打印机等,为中小学生一一讲解原理和结构组成,指导他们动手实践。团队中退役大学生士兵齐美成还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孩子们宣讲党和国家资助政策,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技报国。

三、延承乡土“文脉” 焕新非遗活力
在焕发新活力的“甑乡”板桥镇,师生寻访盆罐制陶非遗传人韩克胜,进行手拉坯体验。“希望年轻人多多关注非遗文化,让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播得更广。” 实践团还前往潘庄镇齐心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巧手编织中国梦,文明宁河我代言”公益编织活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队员们调研了依托文化底蕴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以期为特色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社会实践队员纷纷表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要以本次实践研学所见所闻所感为激励,进一步坚定科技报国理想,锤炼为民服务本领。机械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搭建学生创新素质能力提升与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有话说——
2021级机械3班 王若彤
与91岁的金爷爷的交谈使我受益颇深,不仅仅感受到了爷爷对中国农渔业迅速发展的骄傲,更体会到了前辈对新一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发出的鼓励与肯定。
2021级机械3班 程宇鑫
带着科创作品与养虾户交流,让我对项目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下一步我们一定要面向市场的痛点精准优化项目,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
2021级能源1班 齐美成
两位“九龄后”爷爷都提到了不忘入党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我要向他们学习,不断增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2021级机电1班 徐芳华
“禾下乘凉梦”实现在“巨型稻”田间,前辈们的奋斗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青年一代的奋斗,要用知识赋能乡村振兴!
2021级机器人1班 范雪珂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作为新工科专业学子,我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科技之花”开遍希望的田野!
2021级过控2班 胡冉旭
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后打造成了工业旅游区,我深受震撼!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未来也要继续紧跟“双碳”战略,践行青年担当。
2021级机器人1班 刘超凡
我最倍感鼓舞的是实践团的老师同学们团结一致、分工协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学子能加入到“三下乡”实践中来。
2022级新能源1班 陈君凡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实践是青年学子报效祖国和回馈社会的最好途径。未来我也要多多深入企业、乡村基层实践,努力奉献,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