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党建园地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202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23-09-13 12:44     (阅读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一、 专业简介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动力是维系现代工业运行的基本条件,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和必然要求。能源既包括水利、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可能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锅炉、内燃机、汽轮机、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高效洁净转换与利用以及新能源的高效开发。

天津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天津市高校的品牌专业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以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空调、供热为主要方向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的一级学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工程热物理相关理论为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热工测量及仪表、泵与风机、锅炉原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制冷原理与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热力发电、制冷空调、节能环保、动力机械等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等工作,也可在该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强调宽基础、重工程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以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建立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内的多层次知识体系,在系统性课程教学基础上,设立了丰富的实验、实习、设计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一学年主要开设通识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第二、三、四学年分别以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设计实习类训练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环节设置,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进行体系化的综合培养。

二、 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和动力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能在能源、电力、汽车等领域从事工业节能、动力、制冷、供热、环保和新能源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

(1) 面对能源动力相关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理解工程师职责,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的节能理念,并能够自觉将过程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道德与素养)

(2) 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知识和专业知识,使用现代工具与现代实验等技术手段,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监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得到有效结论,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

(3) 具备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公众就能源动力相关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正确认识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履行相应的职责。(沟通与协作)

(4) 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备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学习与发展)

(二) 毕业要求

为适应国家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能源与动力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应满足以下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原理,识别、表达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的能量评价和高效利用、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等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动力循环系统、采暖或空调工程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相关实验、处理与分析数据、阐述现象、揭示机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在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的工程实践,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行业安全规范,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相关行业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

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图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与核心课程之间的关联图

  毕业要求

核心课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燃烧学








热工测量及仪表










泵与风机





锅炉原理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空气调节








供热工程





制冷原理与技术






三、 核心课程及实践环节

(一) 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热工测量及仪表、泵与风机锅炉原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制冷原理与技术

(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工程训练IC、工程训练IIA、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制冷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设计、生产实习、创新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 学制、授予学位及学分基本要求

学制:学制为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65学分才能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如表所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要求

1年级

2-4年级

通识教育课程

49学分)

思政类

6.5

10.5

外语类

8


程序设计语言

3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1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创业基础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军事理论

2


体育

2

2

美育、劳动教育


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6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25学分)

高等数学

14

6

工程数学



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

5


学科基础课

32学分)

工程基础类

4.5

13

专业核心课


14.5

专业课程

27学分)

专业核心课


17

专业选修课


11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1学分)

工程训练

3

1

军事训练

2


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


25

小计

52

113

总学分

165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修读类别

专业方向

课程

课程名称

授课学期

周学时

学分

课内总学时

授课学时

实验(践)学时

上机学时

课外总学时

排考方式

备注

通识教育课

(含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必修,共68学分,1202学时


24900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3

3

48

42

6



校级


1090013

大学英语(初级)

1

4

4

64

64




校级


3300023

军事理论

1

2

2

36

24



12

院级


2800013

体育I

1

2

1

36

4

32



院级


2490113

形势与政策1

1

2

0.25

4

4




院级


2490063

思想道德与法治

2

3

3

48

42

6



院级


1090123

大学英语(高级)

2

4

4

64

64




校级


2290133

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2

3

3

56

40


16


校级


25100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2

2

32

6



26

院级


2800023

体育II

2

2

1

36

4

32



院级


2490123

形势与政策2

2


0.25

4

4




院级


249008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3

48

42

6



院级


2800033

体育III

3

2

1

36

4

32



院级


2490133

形势与政策3

3


0.25

4

4




院级


249007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3

48

42

6



院级


0990013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4

2

1

16

16




院级


369002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

2

2

38

6



32

校级


2800043

体育IV

4

2

1

36

4

32



院级


2490143

形势与政策4

4


0.25

4

4




院级


2490153

形势与政策5

5


0.25

4

4




院级


249009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6

3

3

48

42

6



院级


1690013

创业基础

6

2

2

32

8



24

院级


2570023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6

1

1

32

2

30



院级


3470013

美育实践

6


1






院级


2490163

形势与政策6

6


0.25

4

4




院级


2490173

形势与政策7

7


0.25

4

4




院级


2490183

形势与政策8

8


0.25

4

4




院级


1590116

高等数学AI

1

6

6

96

96




校级


1590046

线性代数

1

3

3

48

48




校级


1590126

高等数学AII

2

5

5

80

80




校级


1590263

大学物理C

2

4

4

64

64




校级


1590363

大学物理实验C

2

2

1

32


32




1590066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3

3

48





校级


159005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3

48

48




校级


选修


通识教育课选修部分:共6.0学分,其中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模块至少选修2门课程(2学分),且须包含 四史课程至少1门;美育模块至少修读1学分。

学科基础课

(含工程基础类课程)

必修,共32学分,536学时


0191943

工程制图B

1

4

3.5

56

56




校级


0168003

专业导论

2

2

1

16

16




院级


0161423

工程力学A

3

4

4

68

60

8



校级


2190053

电工与电子技术B

3

5

4.5

80

64

16



校级


0168013

流体力学

3

4

4

68

60

8



校级


0199446

机械设计基础A

4

4

4

64

60

4



校级


0168023

工程热力学

4

4

4

68

60

8



校级


0168133

传热学

5

5

4

68

60

8



校级


0168153

燃烧学

5

4

3

48

48




校级


专业课

必修,共17学分,

284学时


0168053

热工测量及仪表

4

2

2

34

30

4



院级


0168063

泵与风机

5

3

2

34

30

4



院级


0168073

科技英语

5

3

2

32

32




院级


0168083

锅炉原理

6

2

2

32

32




院级


0169143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6

3

2

34

30

4



院级


0168103

空气调节

6

2

2

34

30

4



院级


0168113

供热工程

6

2

2

34

30

4



院级


0169103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7

2

1

16

16




院级


0168123

制冷原理与技术

7

4

2

34

30

4



院级


选修,修满11学分,176学时


0168403

建筑概论

5

2

1

16

16




院级


0168413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5

3

2

34

30

4



院级


0168423

新能源利用技术

5

3

2

34

30

4



院级


0168433

能源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6

2

2

32

32




院级


0168443

数值计算在热工中应用B

6

2

2

32

32




院级


0168453

热泵技术

6

2

1

16

16




院级


0168463

汽轮机原理

6

2

2

34

30

4



院级


0168473

热工设备机械基础

6

2

2

32

32




院级


0168483

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

6

2

2

32

32




院级


0169673

储能原理与技术

6

4

2

32

32




院级


0168493

热流体计算与仿真

7

3

2

36

28


8


院级


0168503

热能利用工程

7

3

2

32

32




院级


0168513

热力发电厂

7

3

2

32

32




院级


0168553

建筑能源应用工程设计与制图

7

4

2

38

36


12


院级


0168533

通风工程

7

3

2

32

32




院级


0168543

能源动力前沿技术讲座

7

2

1

16

16




院级


0188043

创新实践活动

7


2






院级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共31学分


3300020

军训

1


2






院级


3970033

工程训练IC

1


3






院级


3970053

工程训练IIA

5


1






院级


0188003

生产实习

5


3






院级


0188093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

6


2






院级


0188123

制冷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7


2






院级


0188013

专业设计

7


3






院级


0188023

毕业实习

8


3






院级


0188053

毕业设计

8


12






院级


总学分为165学分,总学时为2198学时

说明:1.总学分仅计及必修课和选修课应修满的部分;2.总学时未计及通识教育课选修部分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六、 课程逻辑关系图



七、 毕业生未来发展

主分类

次分类

描述

就业

设计研究类企业

能源动力相关领域如泵、风机、换热器、空调等的研发、设计等

生产型企业

电厂、供热企业、空调企业等行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

制造型企业

热工设备空调、换热器)、动力设备(锅炉、汽轮机制造、生产

深造

国内深造

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攻读硕士

出国深造

机械工程专业航空航天等相关专业攻读硕士


专业负责人:张超

 校对人:付文成

教学副院长:田禾


关闭窗口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15号楼
电话:022-60214133  邮编: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