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
一、 专业简介
本专业隶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1997 年学院 整合“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电子工程”和“流体传动及控制”4 个机械 类专业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更名为“机械工程”专业。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 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参加天津市“卓越计划” ,2018 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获 学位可获得国际认可。专业以学生为本, 能力产出为导向,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 求创新” 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对完成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 学生授予“机械工程 ”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拥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和国 外继续深造机会。经过近 40 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中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 和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工程领域,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 的机械类专业, 涉及机械工程、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等主干学科。本专业立足学校 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培 养在跨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下,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具有 创新意识, 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护、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能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要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管理科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 还需接受创新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设计、毕业设 计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个性化培养要求,专业分方向(机械制造及其 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和机电传动与控制) 培养, 并开设了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 助设计、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特色选修课。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企业共建多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工程实践
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 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在跨 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下,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具有创新意 识, 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护、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能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能够达到如下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培养目标 1: 能适应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 认识工程实践对于客观世界和 社会的影响;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行业标准, 深化自身的知识基础,扩展自身的能力,
取得职业生涯上的进步。
培养目标 2: 能基于良好的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活动,运用科学方法和观点并使用现代 工具分析、设计及研究机械制造装备和制造工艺;运用管理科学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设计及 实施工程解决方案, 参与解决方案效果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满足企业、机构和用户的
需求。
培养目标 3: 能基于工程实践活动,在跨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下,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 沟通技巧,善于与相关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沟通; 正确认识在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根据
相关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胜任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培养目标 4: 能在从事专业相关活动中,全面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 境等因素;具备社会责任感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发挥想象力、创造性、革新的能力,
成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 并持续自我发展。
(二) 毕业要求
本专业为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实施按 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传动及控制) 培养的模式,制 定了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该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毕业要求的达成可通过
评价证明。本专业毕业要求一一对应且完全覆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能够用于解决
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识别、表达机 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物理、力学和机械学等问题,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装备制造业及相关
行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在考虑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以及经济、环境、 文化、社会等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能够设计针对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 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零部件或工艺过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
意识。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复杂工程 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相关的力学和机械学等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在解决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活动中,具有开发、 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包括对
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预测与模拟, 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制造过程、
装备及其使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能够理解和评价机械工程实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 责任感;能够在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中, 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
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 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掌握一门 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机械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 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具有在跨文
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
方法, 并能够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实践中。
(12)终身学习: 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三) 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图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与核心课程之间的关联图
毕业要求 核心课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工程制图 |
√ |
|
|
|
√ |
√ |
|
|
|
|
|
|
理论力学 |
√ |
√ |
|
|
|
|
|
|
|
|
|
|
材料力学 |
√ |
√ |
|
√ |
|
|
|
|
|
|
|
|
机械原理 |
√ |
|
√ |
√ |
|
|
|
|
|
|
|
√ |
机械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 |
|
|
√ |
|
√ |
|
|
|
|
|
|
热工学与流体力学基础 |
√ |
√ |
|
√ |
|
|
|
|
|
|
|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 |
√ |
|
√ |
|
|
|
|
|
|
|
|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 |
√ |
|
√ |
√ |
|
|
|
|
|
|
|
|
控制工程基础 |
√ |
√ |
|
√ |
√ |
|
|
|
|
|
|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
√ |
√ |
|
√ |
|
|
|
|
|
|
|
|
现代设计方法 |
√ |
√ |
|
|
|
|
|
|
|
|
|
|
机械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辅助工程* |
√ |
|
|
|
√ |
|
|
|
|
|
|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 |
|
√ |
|
|
|
|
|
|
|
|
√ |
机械 CAD/CAM△ |
√ |
|
|
|
√ |
|
|
|
|
|
|
|
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 |
√ |
|
|
|
√ |
|
|
|
|
|
|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 |
|
√ |
|
|
|
|
|
|
|
|
√ |
创新设计 |
|
|
√ |
√ |
√ |
|
|
|
√ |
|
|
|
专业认识实习 |
|
|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三、 核心课程及实践环节
(一) 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热工学与 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 CAD/CAM。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 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
机电传动及控制专业方向: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创新设计、专业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
四、 学制、授予学位及学分基本要求
学制: 学制为 4 年, 弹性修业年限 3-6 年。
学位: 工学 学士学位
学分: 学生至少获得 165 学分才能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如表所示:
机械工程专业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表
课程模块 |
课程类别 |
最低学分要求 |
1 年级 |
2-4 年级 |
通识教育课程 (50 学分) |
思政类 |
6.5 |
11.5 |
外语类 |
8 |
|
程序设计语言 |
3 |
|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
|
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 |
|
创业基础 |
|
2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
2 |
军事理论 |
2 |
|
体育 |
2 |
2 |
美育、劳动教育 |
|
2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
6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24.5 学分) |
高等数学 |
11 |
|
工程数学 |
3 |
3 |
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 |
5 |
2.5 |
学科基础课 (40 学分) |
工程基础类 |
5.5 |
16 |
专业基础类 |
2 |
16.5 |
专业课程 (16 学分) |
专业必修课 |
|
7.5 |
专业选修课 |
|
8.5 |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4.5 学分) |
工程训练 |
4 |
1 |
军事训练 |
2 |
|
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 |
|
27.5 |
小计 |
56 |
109 |
总学分 |
165 |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通 识 教 育 课 ︵ 含 数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类 课 程 ︶ |
必 修, 共 6 8 . 5 学 分, 1 0 5 6 学 时 |
|
249001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
3 |
3 |
48 |
42 |
6 |
|
|
校级 |
|
249002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
2 |
3 |
3 |
48 |
42 |
6 |
|
|
院级 |
|
249004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
3 |
4 |
5 |
80 |
64 |
16 |
|
|
院级 |
|
249003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
4 |
3 |
3 |
48 |
42 |
6 |
|
|
院级 |
|
249005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 |
6 |
2 |
2 |
32 |
32 |
|
|
|
院级 |
|
2490113 |
形势与政策 1 |
1 |
2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23 |
形势与政策 2 |
2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33 |
形势与政策 3 |
3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43 |
形势与政策 4 |
4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53 |
形势与政策 5 |
5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63 |
形势与政策 6 |
6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73 |
形势与政策 7 |
7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2490183 |
形势与政策 8 |
8 |
0 |
0.25 |
4 |
4 |
|
|
|
院级 |
|
1090013 |
大学英语(初级) |
1 |
4 |
4 |
64 |
64 |
|
|
|
校级 |
|
1090123 |
大学英语(高级) |
2 |
4 |
4 |
64 |
64 |
|
|
|
校级 |
|
2290133 |
计算思维与程序设 计基础(C 语言) |
2 |
3 |
3 |
56 |
40 |
|
16 |
|
校级 |
|
3300023 |
军事理论 |
1 |
2 |
2 |
36 |
24 |
|
|
12 |
院级 |
网络课 |
2800010 |
体育Ⅰ |
1 |
2 |
1 |
32 |
32 |
|
|
|
院级 |
|
2800020 |
体育Ⅱ |
2 |
2 |
1 |
32 |
32 |
|
|
|
院级 |
|
2800030 |
体育Ⅲ |
3 |
2 |
1 |
32 |
32 |
|
|
|
院级 |
|
2800040 |
体育Ⅳ |
4 |
2 |
1 |
32 |
32 |
|
|
|
院级 |
|
2510023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 |
2 |
2 |
2 |
32 |
6 |
|
|
26 |
院级 |
|
0990013 |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
3 |
2 |
1 |
16 |
16 |
|
|
|
院级 |
|
3690023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 |
4 |
2 |
2 |
38 |
6 |
|
|
32 |
校级 |
|
1690013 |
创业基础 |
5 |
2 |
2 |
32 |
8 |
|
|
24 |
院级 |
|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
|
|
2570023 |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 论与实践 |
6 |
1 |
1 |
32 |
2 |
30 |
|
|
院级 |
|
3470013 |
美育实践 |
6 |
|
1 |
|
|
|
|
|
院级 |
|
1590116 |
高等数学 AI |
1 |
6 |
6 |
96 |
96 |
|
|
|
校级 |
|
1590046 |
线性代数 |
1 |
3 |
3 |
48 |
48 |
|
|
|
校级 |
|
1590126 |
高等数学 AII |
2 |
5 |
5 |
80 |
80 |
|
|
|
校级 |
|
1590056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 |
3 |
3 |
48 |
48 |
|
|
|
校级 |
|
1590243 |
大学物理 BI |
2 |
4 |
4 |
64 |
64 |
|
|
|
校级 |
|
1590343 |
大学物理实验 BI |
2 |
2 |
1 |
32 |
|
32 |
|
|
校级 |
|
1590253 |
大学物理 BII |
3 |
2 |
2 |
32 |
32 |
|
|
|
校级 |
|
1590353 |
大学物理实验 BII |
3 |
1 |
0.5 |
16 |
|
16 |
|
|
校级 |
|
选 修 |
|
通识教育课选修部分: 共 6.0 学分, 其中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模块至少选修 2 门课程(2 学分),且须包 含 “ 四史”课程至少 1 门; 美育模块至少修读 1 学分。 |
学 科 基 础 课 ︵ 含 工 程 基 础 类 课 程 ︶ |
必 修, 共 4 0 学 分, 6 7 0 学 时 |
|
0191913 |
工程制图 AI |
1 |
3 |
2.5 |
44 |
36 |
|
8 |
|
校级 |
|
0191923 |
工程制图 AII |
2 |
4 |
3 |
56 |
40 |
|
16 |
|
校级 |
|
0161303 |
理论力学 |
3 |
3 |
3 |
48 |
48 |
|
|
|
校级 |
|
0161503 |
材料力学 |
4 |
4 |
3.5 |
60 |
52 |
8 |
|
|
校级 |
|
2190053 |
电工电子技术 B |
4 |
5 |
4.5 |
80 |
64 |
16 |
|
|
校级 |
|
0168983 |
热工学与流体力学 基础 |
4 |
3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
0164003 |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 术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注* |
0164483 |
工程伦理学 |
5 |
2 |
1 |
16 |
16 |
|
|
|
院级 |
|
0790013 |
工程化学 B |
2 |
2 |
2 |
36 |
28 |
8 |
|
|
校级 |
|
0100023 |
工程设计导论 |
3 |
|
1 |
|
|
|
|
|
院级 |
讲座 |
0164673 |
机械原理 |
4 |
4 |
4 |
68 |
60 |
8 |
|
|
校级 |
|
0164683 |
机械设计 |
5 |
4 |
4 |
68 |
60 |
8 |
|
|
校级 |
|
0162703 |
控制工程基础 |
5 |
3 |
2.5 |
42 |
38 |
4 |
|
|
校级 |
注 1 |
0162713 |
控制工程基础 (双语) |
5 |
3 |
2.5 |
42 |
38 |
4 |
|
|
校级 |
0164503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注 2 |
0164663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双语)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
|
|
0164403 |
管理科学基础 |
6 |
2 |
1 |
16 |
16 |
|
|
|
院级 |
|
0162493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
6 |
3 |
2 |
34 |
30 |
4 |
|
|
校级 |
注* |
专 业 课 |
必 修, 共 7 . 5 学 分, 1 2 8 学时 |
|
0162803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5 |
4 |
2 |
34 |
30 |
4 |
|
|
校级 |
|
0164703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6 |
4 |
3.5 |
60 |
52 |
8 |
|
|
校级 |
|
0164773 |
现代设计方法 |
7 |
4 |
2 |
34 |
30 |
|
4 |
|
院级 |
|
选 修, 至 少修 满 8 . 5 学分, 1 3 6 学 时 |
组 1: 机设 方向 |
0100133 |
机械系统设计 |
7 |
4 |
2 |
32 |
32 |
|
|
|
院级 |
组 1 至 组 3 中 选 组 , 组 内 课 程 须 全 部 修 读 , 其 余 学 分 从 组 4 中 选 修 |
0164523 |
计算机辅助工程 |
7 |
3 |
2.5 |
46 |
34 |
|
12 |
|
院级 |
组 2: 机制 方向 |
0164733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7 |
4 |
2.5 |
42 |
38 |
4 |
|
|
院级 |
0164743 |
机械 CAD/CAM |
7 |
4 |
2 |
36 |
28 |
|
8 |
|
院级 |
组 3: 机电 方向 |
0162823 |
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 |
7 |
4 |
2.5 |
42 |
38 |
4 |
|
|
院级 |
0162853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 计 |
7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组 4 |
0164753 |
VC++ 语言程序设 计 |
3 |
3 |
2 |
38 |
26 |
|
12 |
|
院级 |
0164563 |
人机工程设计 |
5 |
2 |
2 |
32 |
32 |
|
|
|
院级 |
0164693 |
机构与仿真 |
5 |
4 |
2 |
36 |
28 |
|
8 |
|
院级 |
0167143 |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 觉 |
5 |
2 |
2 |
32 |
24 |
|
8 |
|
院级 |
0161073 |
机械振动 |
6 |
3 |
2 |
36 |
28 |
8 |
|
|
院级 |
0164583 |
先进制造技术 |
6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0164593 |
Matlab 及其应用 |
6 |
4 |
2 |
38 |
26 |
|
12 |
|
院级 |
0167183 |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 应用 |
6 |
2 |
2 |
32 |
26 |
6 |
|
|
院级 |
0162923 |
汽车构造 |
6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0164763 |
三维实体造型技术 |
6 |
3 |
2 |
40 |
24 |
|
16 |
|
院级 |
0164723 |
数控技术 |
6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0162473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 技术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0100416 |
机械工程专业外语 |
6 |
2 |
2 |
32 |
32 |
|
|
|
院级 |
0164713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7 |
3 |
2 |
36 |
28 |
|
8 |
|
院级 |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
|
|
0167153 |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 能 |
6 |
3 |
3 |
48 |
40 |
|
8 |
|
院级 |
|
0164603 |
科技论文规范写作 |
6 |
4 |
2 |
32 |
32 |
|
|
|
院级 |
0100383 |
机械设计基础Ⅱ |
7 |
4 |
2 |
32 |
32 |
|
|
|
院级 |
0180096 |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
7 |
|
2 |
|
|
|
|
|
注 3 |
集 中 性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必 修 共 3 4 . 5 学 分 |
|
3300020 |
军训 |
1 |
|
2 |
|
|
|
|
|
院级 |
|
3970023 |
工程训练 IB |
2 |
|
4 |
|
|
|
|
|
院级 |
|
0189413 |
机械制图与测绘 |
3 |
|
1.5 |
|
|
|
|
|
院级 |
|
3970053 |
工程训练 IIA |
4 |
|
1 |
|
|
|
|
|
院级 |
|
0181433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 |
5 |
|
1.5 |
|
|
|
|
|
院级 |
|
0180216 |
专业认识实习 |
5 |
|
1 |
|
|
|
|
|
院级 |
|
0180443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6 |
|
2.5 |
|
|
|
|
|
院级 |
|
0184103 |
创新设计 |
5 |
|
2 |
|
|
|
|
|
院级 |
|
0184113 |
生产实习(机械) |
6 |
|
2 |
|
|
|
|
|
院级 |
|
0184123 |
专业设计 |
7 |
|
3 |
|
|
|
|
|
院级 |
|
0184133 |
毕业实习 |
8 |
|
2 |
|
|
|
|
|
院级 |
|
0184143 |
毕业设计 |
8 |
|
12 |
|
|
|
|
|
院级 |
|
|
说明: 注 1、注 2:两门课程选修 1 门; 注*:第 9 周开课 注 3:《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获得办法见《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成绩记录办法》。 |
六、 课程逻辑关系图
七、 毕业生未来发展
主分类 |
次分类 |
描述 |
就业 |
装备制造业 |
在交通运输、通用/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中从事设计研发、生产 管理、质检、售后、技术培训等相关岗位工作。 |
通信、 电子 等设备制造 |
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生产管理、质检、售后、技术培训等 相关岗位工作。 |
其他 |
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灵活就业 |
深造 |
国内 |
攻读机械工程、力学以及其它相关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 |
国外 |
攻读机械工程、力学以及其它相关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 |
八、 辅修课程设置及要求
机械工程(辅修) 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学 科 基 础 课 |
必 修, 共 2 6 学 分 |
|
0160013 |
理论力学 |
3 |
3 |
3 |
48 |
48 |
|
|
|
校级 |
|
0160023 |
材料力学 |
4 |
4 |
3.5 |
60 |
52 |
8 |
|
|
校级 |
|
0160033 |
热工学与流体力学 基础 |
4 |
3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
0160043 |
机械原理 |
4 |
4 |
4 |
68 |
60 |
8 |
|
|
校级 |
|
0160053 |
机械设计 |
5 |
4 |
4 |
68 |
60 |
8 |
|
|
校级 |
|
0160063 |
工程伦理学 |
5 |
2 |
1 |
16 |
16 |
|
|
|
院级 |
|
0160073 |
控制工程基础 |
5 |
3 |
2.5 |
42 |
38 |
4 |
|
|
校级 |
|
0160083 |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 术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
0160093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
5 |
4 |
2 |
34 |
30 |
4 |
|
|
院级 |
|
0160103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
6 |
3 |
2 |
34 |
30 |
4 |
|
|
校级 |
|
专 业 课 |
9 必 . 修 5 , 学 共 分 1 |
|
0160113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5 |
4 |
2 |
34 |
30 |
4 |
|
|
校级 |
|
0160123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6 |
4 |
3.5 |
60 |
52 |
8 |
|
|
校级 |
|
0160133 |
三维实体造型技术 |
6 |
3 |
2 |
40 |
24 |
|
16 |
|
院级 |
|
0160143 |
现代设计方法 |
7 |
4 |
2 |
34 |
30 |
|
4 |
|
院级 |
|
课程类别 |
修读类别 |
专业方向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学期 |
周学时 |
学 分 |
课内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实验 ( 践 ) 学时 |
上机学时 |
课外总学时 |
排考方式 |
备 注 |
|
|
|
0160153 |
计算机辅助工程 |
7 |
3 |
2.5 |
46 |
34 |
|
12 |
|
院级 |
|
0160163 |
机械 CAD/CAM |
7 |
4 |
2 |
36 |
28 |
|
8 |
|
院级 |
|
0160173 |
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 |
7 |
4 |
2.5 |
42 |
38 |
4 |
|
|
院级 |
|
0180183 |
专业设计 |
8 |
|
3 |
|
|
|
|
|
院级 |
|
总学分为 4 5 . 5 学 分 , 总 学 时 为 826 学时 |
专业负责人:胡亚辉
校对人:徐进友
教学副院长:田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