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党建园地  学生工作  校友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培养方案>>正文
2024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24-10-11 11:19     (阅读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

一、 专业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服务于现代能源体系,以实现“双碳”的能源发展战略为目标,充分发挥京津冀“城市群与行业矩阵”的优势,围绕传统能源的高效洁净转换与利用以及新能源的高效开发等领域,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空调工程、供热工程和流体机械等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天津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并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坚持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知识技能体系涵盖能源动力、电工学、力学、自动化等多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专业设置有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宽进精出”的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以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通过“广通识,宽基础,精专业,追前沿”的培养理念,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进行体系化的综合培养。

二、 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能源与动力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宽厚基础理论,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和动力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工业节能、动力、制冷、供热、环保和新能源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和应用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具备以下素养与能力:

(1) 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有能力并有意愿服务社会;

(2) 具备使用现代工具与现代实验等技术手段,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监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得到有效结论,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 具有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能作为骨干成员完成工程项目运行和管理;

(4) 能适应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二) 毕业要求

为适应国家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能源与动力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本专业的毕业生应满足以下毕业要求:

A)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B)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原理,识别、表达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领域的能量评价和高效利用、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等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C)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针对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动力循环系统、采暖或空调工程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D)研究

能够基于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相关实验、处理与分析数据、阐述现象、揭示机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E)使用现代工具

在解决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的工程实践,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F)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G)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行业安全规范,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H)职业规范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I)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J)沟通

能够就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能源和动力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K)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业节能、动力、供热、制冷、环保等相关行业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L)终身学习

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情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应培养目标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A




毕业要求B




毕业要求C



毕业要求D



毕业要求E




毕业要求F



毕业要求G



毕业要求H




毕业要求I



毕业要求J



毕业要求K



毕业要求L



三、 核心课程及实验、实践环节

(一) 专业主干课程

流体力学(68学时)、工程热力学(68学时)、传热学(68学时)、燃烧学(48学时)、泵与风机(34学时)、换热器设计(34学时)、供热工程(34学时)、制冷原理与技术(34学时)、工程制图B56学时)、能源专业导论(16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B80学时)、工程力学A6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50学时)

工程力学A实验(8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B实验(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实验(4学时)、流体力学实验(8学时)、工程热力学实验(8学时)、传热学实验(8学时)、制冷原理与技术实验(4学时)、新能源利用技术实验(4学时)。

(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工程训练B2学分)、现代工程训练B2学分)、换热器设计项目训练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项目设计训练2学分)、供热工程项目设计训练2学分)、泵与风机工程设计训练2学分)、热力系统综合设计3学分)、生产实习(智慧能源)2学分)、创新实践活动(1学分)、毕业实习(智慧能源)2学分)、毕业设计(智慧能源)12学分)

(三) 核心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情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对应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核心课程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工程制图B











能源专业导论











电工与电子技术B











工程力学A










机械设计基础A










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燃烧学










泵与风机










换热器设计








供热工程










制冷原理与技术










毕业设计










四、 学制、授予学位及学分基本要求

学制:学制为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65学分才能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的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如表所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型

最低学分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

72学分)

思政类

17

外语类

8

程序设计语言

2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1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创新创业类

3

军事理论

2

体育

4

美育及劳动教育

2

国家安全教育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25学分)

高等数学

11

工程数学

9

大学物理及物理实验

5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5

学科基础课程

28学分)

工程基础类

15

专业基础类

13

专业课程

28学分)

专业核心课

12

专业选修课(含创新实践活动)

16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3学分)

工程训练

4

军事训练

2

专业集中性实践

13

毕业环节

14

个性化课程

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4

总学分

165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修读类别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授课学期

周学时

学分

总学时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课程实践学时

其他学时

备注

通识教育课

必修,共67学分,1218学时

24900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3

3

48

42



6



2490063

思想道德与法治

2

3

3

48

42



6



249007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3

48

42



6



249008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3

3

48

42



6



249009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6

3

3

48

42



6



2490113

形势与政策1

1


0.25

4

4






2490123

形势与政策2

2


0.25

4

4






2490133

形势与政策3

3


0.25

4

4






2490143

形势与政策4

4


0.25

4

4






2490153

形势与政策5

5


0.25

4

4






2490163

形势与政策6

6


0.25

4

4






2490173

形势与政策7

7


0.25

4

4






2490183

形势与政策8

8


0.25

4

4






3300023

军事理论

1

2

2

36

24




12


2800013

体育

1

2

1

36

4



32



2800023

体育

2

2

1

36

4



32



2800033

体育

3

2

1

36

4



32



2800043

体育

4

2

1

36

4



32



3470013

美育实践

6

1

1

32




19

13


2570023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6

1

1

32

2



30



2590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2

2

32

12




20


369001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

2

2

38

12



16

10


0990019

创业基础

3

2

1

16

6




10


1090019

国家安全教育

2

1

1

16

4




12


0990013

通用管理知识概论

3

2

1

16

16






1590116

高等数学A

1

6

6

96

96






1590046

线性代数

1

3

3

48

48






1590126

高等数学AII

2

5

5

80

80






1590066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3

3

48

48






159005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3

48

48






1590263

大学物理C

2

4

4

64

64






1590363

大学物理实验C

2

2

1

32


32





6090019

大学英语

1

2

2

32

32






6090029

大学英语

2

2

2

32

32






6090039

大学英语Ⅲ

3

2

2

32

32






6090049

大学英语Ⅳ

4

2

2

32

32






2290029

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2

3

2

40

24


16




选修

通识教育选修部分:共5学分,其中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模块至少选修2门课(2学分),且须包含“四史”课程至少1门;美育模块至少修读1学分

学科础课(含工程基础类课程)

必修,共28学分,

474学时

0191943

工程制图B

1

4

3.5

56

56






0160639

能源专业导论

2

2

1

16

16






2190053

电工与电子技术B

3

5

4.5

80

64

16





0161423

工程力学A

4

4

4

68

60

8





0160059

机械设计基础A

5

4

3

50

46

4





0168013

流体力学

3

5

4

68

60

8





0168023

工程热力学

4

6

4

68

60

8





0168133

传热学

4

5

4

68

60

8





专业课

必修,共12学分,200学时

0168153

燃烧学

5

4

3

48

48






0168063

泵与风机

5

3

2

34

30

4





0160619

换热器设计

6

3

2

34

30

4





0168113

供热工程

6

3

2

34

30

4





0168123

制冷原理与技术

7

4

2

34

30

4





0169103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7

2

1

16

16






选修,修满16学分,256学时

0160609

热工测量及仪表

5

3

2

34

30

4





0168413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5

3

2

34

30

4





0168423

新能源利用技术

5

3

2

34

30

4





0160479

能源专业科技英语

5

3

2

32

32






0160539

生物质能与碳中和技术

5

2

2

32

32






0168433

能源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6

2

2

32

32






0160499

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

6

2

2

32

32





跨学科、校企合作

0168453

热泵技术

6

2

1

16

16






0160599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6

2

2

32

32






0160569

锅炉污染物生成与防治

6

2

2

32

32






0160519

先进热管理技术

6

2

2

32

32






0168543

能源动力前沿技术讲座

6

2

1

16

16






0188043

创新实践活动

7


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共33学分

3300020

军训

1


2








2970029

基础工程训练B

2


2








2970059

现代工程训练B

4


2








0180229

生产实习

(智慧能源)

5


2








0180129

泵与风机工程设计训练

5


2







项目制,校企合作

0180219

供热工程项目设计训练

6


2







项目制,校企合作

0180159

换热器设计项目训练

6


2








0180249

制冷原理与技术项目设计训练

7


2








0180139

热力系统综合设计

7


3








0180169

毕业设计(智慧能源)

8


12








0180239

毕业实习(智慧能源)

8


2








个性化课程

选修,至少修读4学分

0100089

锅炉原理

6

3

2

32

32






0100069

空气调节

6

2

2

34

30

4





0100079

热力发电厂

6

3

2

32

32






0168463

汽轮机原理

6

2

2

34

30

4





0100109

建筑能源应用工程制图

5

3

2

38

26


12




2900029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实践

6

3

2

48

16



32


跨学科

2900019

01开启AI工程实践

6

3

2

48

16



32


跨学科

0164793

工业设计与产品企划

3

4

2

32

32





跨学科

毕业要求总学分为165学分,总学时为2292学时

说明: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是跨学科、校企合作

供热工程项目设计训练是项目制、校企合作

泵与风机工程设计训练是项目制、校企合作



六、 核心课程逻辑关系图



七、 课程体系构成情况

能源与动力专业学分、学时分配比例表

课程类型

学分情况

学时情况

必修

选修

合计

比例

必修

选修

合计

比例

通识教育课

67

5

72.00

43.6%

1218

80

1298

56.6%

学科基础课

28

0

28.00

17.0%

474

0

474

20.7%

专业课

12

16

28.00

17.0%

200

256

456

19.9%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3

0

33.00

20.0%

/

/

/

/

个性化课程

0

4

4.00

2.4%

0

64

64

2.8%

合计

140.00

25.00

165.00

100.0%

1892

400

2292

/

比例

84.8%

15.2%

/

/

82.5%

17.5%

/

/


理论教学

授课

92.25

25.00

122.06

74.0%

1476

400

1953

85.2%

其他

4.81

0.00

77

0

实践教学

实验

9.94

0.00

42.94

26.0%

100

0

100

/

上机

16

0

16

课程实践

223

0

223

集中实践

33.00

0.00

/

/

/

*注: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为25,占总学分比例为15.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各学期必修课程学分分布情况表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7学期

8学期

22.75

24.25

18.75

25.25

12.25

9.25

8.25

15.25





八、 毕业生未来发展

主分类

次分类

描述

就业

设计研究类企业

能源动力相关领域如泵、风机、换热器、空调等的研发、设计等

生产型企业

电厂、供热企业、空调企业等行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

制造型企业

热工设备空调、换热器)、动力设备(锅炉、汽轮机制造、生产

深造

国内深造

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攻读硕士

出国深造

机械工程专业航空航天等相关专业攻读硕士

专业负责人:童志庭

校对人:付文成

教学副院长:田禾


关闭窗口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15号楼
电话:022-60214133  邮编:300384